据艺术品专业资讯网站artinfo.com最新报道,保利文化集团计划于2012年初登陆上海A股市场,其下属企业保利拍卖公司或将成为全球第二大公开上市的艺术品拍卖公司(仅次于苏富比)。无独有偶,早在2009年,上海文艺出版集团的朵云轩拍卖公司和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旗下的荣宝斋集团也已启动上市计划,酝酿争夺国内艺术品拍卖行的“上市第一股”。这一举动引人关注的是,这些拍卖公司争先上市有何动因?它们的成功上市又会对艺术品投资带来哪些影响?
回顾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的发展历程,如果从1992年至1994年上海朵云轩、中国嘉德、北京瀚海、荣宝拍卖等首批拍卖公司设立算起,以2005年保利、匡时等拍卖公司兴起为市场积累期向跨越式增长转折的标志,短短不到二十年间,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拍卖市场。根据全球知名艺术品信息公司Artprice发布的《2010年全球艺术市场趋势报告》,中国拍卖行在全球十大拍卖行排行榜中占据7席,前五名除两大拍卖巨头佳士得和苏富比外,保利、嘉德、瀚海分列其后。其中保利拍卖的全年成交额从2005年的5.6亿元猛增至2010年的91亿元,今年春拍更创下61亿元佳绩,但相比国际拍卖巨头佳士得在全球范围取得逾24亿美元的年收益,仍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目前国内有300余家艺术品拍卖企业,取得文物类拍卖资质的多达250家,艺术品拍卖行业发展的下一阶段必然由一线拍卖公司引领,整合资源,走向规模化运营。
显而易见,推动这些拍卖公司积极上市的主要因素是通过上市融资扩大规模。艺术品拍卖公司的辉煌背后是中国艺术品投资市场的壮大,为满足艺术品投资对艺术精品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拍卖公司普遍在海外设立办事处。例如保利在纽约、洛杉矶、伦敦均有办事处,不仅为了增加企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其直接目的在于广泛联系当地卖家,征集国际拍品资源,据称保利今年春拍70%拍品来自海外,上市后募集的资金将有助于这些拍卖公司的海外扩张和国际化战略,令艺术品投资涌现更多高质量拍品。其次,这些国企背景的拍卖公司筹划上市得到了国家文化产业政策和文化体制改革的支持。统计显示,我国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约2.5%,与“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5%指标相差尚远,政策层面将持续推进文化产业增长,编制中的《国家“十二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明确鼓励国有文化资产进行上市融资、做大做强,我们可以预测,从中将孕育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的国际巨头。
然而,在展望拍卖公司上市的美好前景同时,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也面临一些质疑。例如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指出,中国艺术品市场不规范,最为严重的是拍假和假拍,在小拍卖行假画比例甚至达80%。6月初有关媒体专题调查艺术品拍卖的天价“黑幕”,通过保利、嘉德等国内四大拍卖公司向社会公开的总拍卖成交额计算其应缴营业税,发现与实际已缴营业税额不符,揭示拍卖公司涉嫌漏税或虚报成交额。这些事件加重了拍卖公司的信誉危机,中国艺术品市场经“泡沫论”者的演绎似乎变得扑朔迷离。
笔者认为,相比欧美两三百年的历史积淀与成熟经验,中国艺术品拍卖在极短时间内的快速增长,难免伴随市场不规范等问题,但不能说明整个拍卖市场被“泡沫”充斥,前几期文章中,笔者已经从恢复性成长和自发性成长分析了中国艺术品拍卖市场繁荣的动力。那么,为什么艺术品拍卖市场会引发公众质疑?主要原因有两方面:一是交易信息不透明,长期以来艺术品拍卖相对封闭,场外看不到艺术品的真实成交情况;二是监管疏失,虽然《拍卖法》第22条规定拍卖人不得恶意串通、虚假拍卖,实际很难进行监督,目前艺术品拍卖业主要依靠自律,如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文物艺术品拍卖企业自律公约》以及商务部的《文物艺术品拍卖规程》,但中拍协表示行业自律并不具备强制力。比较之下,英国没有拍卖法,拍卖公司受税收政策、商业法规和行业规范的严格约束,一旦发现虚假拍卖就很难在行业立足,拍假还将追究刑事责任。
笔者认为,针对中国艺术品拍卖行业规范不健全、税收和法律监督难以执行的局面,拍卖公司上市可以作为一个突破口。拍卖公司上市后将承担强制性的信息披露义务,并接受证监会等相关部门监管,上市公司必须保证信息披露文件的完整、真实和准确。持续的信息披露包括年度报告、中期报告和季度报告等,特别是公司财务会计报告,公众投资者有机会监督拍卖公司的成交额、缴税、佣金等信息,从而使市场交易不透明的状况得到改善,假拍或虚报成交额在一定程度上得到遏制,挤出市场数据虚高的风险。对拍卖公司而言,上市的义务也提供了规范市场操作和重建艺术品拍卖行业良好信誉的契机,向公众提交一份真正实力的证明。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拍卖公司上市的功能除了吸收更多资本参与艺术品拍卖行业的规模化进程之外,其示范效应还可以带动整个艺术品投资行业更为规范,进一步巩固投资者的市场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