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高国华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积极发挥银行间市场融资功能,拓宽文化企业融资渠道,支持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日前,中国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和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联合举办“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专题座谈会”,研究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
人民银行金融市场司副司长徐忠副在发言中表示,人民银行一贯重视金融支持文化产业相关工作,并经过多年努力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七届六中全会之后,人民银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积极推动金融与文化产业共同发展。此次会议的重点就是进一步加强金融部门与文化部门合作,深入了解文化企业发展模式,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具体举措,把六中全会要求落到实处。
众所周知,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产业关联度大,在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数据显示,2004年至2007年,全国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在17%以上,比同期GDP增速高出6到8个百分点,北京、上海、广东、湖南等地文化产业增加值超过了GDP比重的5%。2009年以来,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拉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外需大幅度降低,不少传统产业增速放缓,而文化产业却逆势上扬,为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
国际经验表明,当人均GDP超过3000美元时,文化消费将会出现快速增长。2008年我国人均GDP已经超过3000美元,文化产业的发展正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已经迫切需要金融业的投融资支持。今年以来,金融机构纷纷加大了对文化产业的信贷支持力度。但是由于文化产业普遍资产规模较小、新兴文化企业资金回报周期长等特性,致使文化产业始终面临金融支持力度不足的困境。
中宣部等文化管理部门相关负责人在发言中表示,近年来,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对接已取得显著成果。按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文化产业如果要发展成为占GDP5%以上的支柱产业,仍然需要金融管理部门和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文化产业以中小企业为主,本身具有轻资产、重知识、重创意的特点,大部分文化企业规模较小,固定资产不多,可供抵押、质押的资产很少,现有的银行贷款等传统融资方式无法完全适应文化企业融资需求,文化企业融资需要有创新的思路和措施。
与会的专家学者表示,支持文化产业的发展,除了来自银行信贷资金之外,债券市场在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方面已经开辟出了一条可行之路。前不久,以文化科技产业为主导的深圳华强集团成功在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注册发行25亿元3年期中期票据。据介绍,目前文化企业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通过发行短期融资券、中期票据、集合票据等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等方式获得资金。
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秘书长时文朝在发言中表示,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自2007年成立以来,在人民银行及相关监管部门的指导下,不断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支持力度,文化企业债券融资规模显著扩大。截至目前,交易商协会已累计接受18家文化类企业297亿元债务融资工具注册,文化企业通过发行债务融资工具获得发展资金。此外,交易商协会还通过会费减免、注册发行“绿色通道”等多种措施,给予中小文化企业有效支持,先后推动北京石景山区文化创意企业发行4800万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支持西安文化和科技中小企业发行2.21亿元中小企业集合票据,为中小文化企业开辟了一条规范的市场化融资渠道,有效降低了企业的融资成本。
针对文化产业发展中面临的融资难题,债券发行中面临的定价问题、信用评级问题以及如何通过创新金融产业,推动债券市场与文化产业有效对接等问题,与会的业内人士表示,贯彻落实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认真做好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金融支持工作,可重点推进三个方面:一是推动建立金融机构和文化企业的双向沟通机制;二是推动建立金融管理部门、市场自律组织与宣传文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沟通机制,搭建为文化产业融资的服务平台;三是组织金融市场参与机构和文化企业建立创新工作组,研究探索适合文化企业融资的创新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