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新闻网12月26日电 今年是建党90周年,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在这个重大历史节点,13亿中国人民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指引下满怀信心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90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
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征程上,我们党带领人民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如今,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跃居世界第二,社会建设、民生工程大力推进,在10月刚结束的十七届六中全会上,中央又提出了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
对于2011年这个重大的历史节点,我们应该如何总结?在即将到来的2012年,又可寄予怎样的希望?为此,人民网理论频道约请党建、党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领域的权威专家学者,总结2011年,展望2012年。
专家学者寄语人民网理论频道的第八期特稿,是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对2011年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几个特征进行了总结,对新的一年文化产业发展的征程进行了展望。
在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了实现“文化强国”的目标,并把文化产业作为实现文化强国的重要途径之一。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还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新要求,对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指示。日前,人民网记者就一年来文化产业发展的格局和在新年中文化产业的发展趋势,以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等问题采访了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
作为我国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2011年中,各地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的指导意见,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不久前,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召开,成为我国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进入新时期的标志性事件,并将对今后文化产业发展带来极为深远的影响。陈少峰指出,基于十七届六中全会的《决定》中十分重视文化产业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中的作用,并提出各级党委和政府应将发展文化作为一项政治责任,因此,可以预计,在2012年中,各地政府将更加重视文化产业,民间资本也将基于政策利好而积极进入到文化产业领域的投资和创业发展上。
陈少峰说,在2011年当中,我国的文化产业发展出现了五个比较显著的变化。其一,各地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政府主导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纷纷成立,文化产业园的数量规模迅速扩大。其二,文化机构转企改制的工作加快推进,一些行业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其它行业也在地方政府和部委的主导下陆续落实改制任务。其三,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网络广告业的增长格外突出。随着三大电信运营商成为文化产业的媒体和平台,媒体的产业结构出现了巨大的变化。其四,艺术品投资领域迅速发展,艺术品拍卖再创新高。其中,各地文化艺术产权交易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出现了勃兴与风险并重的格局,最终中央出台相关的整顿政策予以矫正和引导。其五,社会资本大举进军文化产业,各种文化股权投资基金风起云涌。
可以说,在2011年当中,第一次出现了发展文化产业的热潮。当然,陈少峰提醒道,其中也存在着一些危机和挑战。首先,文化产品数量化的趋势、缺乏龙头企业的格局依然没有得到根本的改观,缺乏产业链的经营和品牌产品的局面仍在持续。其次,部分地产商将更多地以文化地产或者建设文化产业园的名义拿地。许多文化创意产业园还是以地产物业收入为主,缺乏内容产业的集聚化发展。各地跟风现象依然比较严重。此外,随着数字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和生活方式的变化,具有传统文化内涵和形式的文化内容产业和传统型的文化产业业态都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冲击,如部分书店的倒闭对图书出版业的成长已经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
在新的一年里,预期在文化产业的一些领域也将出现新的变化或者转折。尤其在未来的一年中,通过一批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和民营文化企业的陆续上市和由此展开的新一轮的资源整合,将带来一种新的竞争格局。陈少峰认为,预计主要的变化和新气象体现在如下这样几个方面。其一,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计划,一些部委所属的文化传媒机构和各地政府的文艺院团、非时政类报刊单位等将初步顺利转企改制任务。其二,中央和各级政府将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扶持力度,也将出现更大的财政投入和制定针对性的税收优惠政策。其三,文化传媒企业上市的步伐加快,特别是国有文化传媒企业将出现一批上市企业。此外,部分境外上市的文化传媒企业(含网络新媒体企业)将争取回归国内资本市场上市融资。其四,企业并购的速度将加快,特别是通过整合项目资源加快上市的步伐,以及初步开始实现跨地域和跨行业的资源整合运作。其五,文化产业金融领域,特别是文化产业创业投资和艺术保险业务等将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其六,中央将加大对外文化交流和文化走出去的支持力度,并出台相关政策和措施以鼓励和奖励文化产品出口。
从重点事项来看,陈少峰说,把握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十分必要。因为伴随着各地政府和投资人进一步重视文化产业,文化企业家不足和文化产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的局面将会更加突出。而且,文化传媒机构在转企改制之后如何顺利发展,也是一个需要持续关注的课题。换句话说,转企改制之后的经营人才问题也将更加突出,需要各级政府继续推动发展。同时,由于不熟悉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各地在过去和将来一段时间内还是把文化产业当作旅游产业来对待,在方式方法上存在陈旧落后的问题;甚至以硬件为主的制造业思维来从事文化产业工作的局势还将持续下去。此外,文化内容产品、文化产业园和传媒网络同质化竞争的格局也将更加趋于严峻。这些都值得人们深思或者采取必要的对策予以解决。
总之,在为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而欢呼的同时,我们也应当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各种弊端、不足和不良趋向。陈少峰建议,总体上说,在推动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进程中,在买入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新征程中,各级政府和企业还是要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观,按照文化产业的发展规律办事。一方面,我们要更加突出市场配置资源的作用,重视文化内容产业的质量提升和品牌建设;另一方面,各级政府应当加强学习、研究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理论与实践课题,切实转变文化管理方式和发展文化产业的模式,改变行政命令的作风,同时避免盲目性和主观任意性。从政策的角度来说,中央应当加快制定覆盖全国的文化产业领域的统一的税收政策和优惠政策,落实政策扶持的普惠性,将部分文化产业扶持资金用以重点奖励优秀企业和开展文化产业人才的培训。从文化传媒企业发展的角度上说,重视积累,重视品牌和产业链形态的经营,是培育核心竞争力、避免同质化竞争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