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龙华新区: 争创特区一体化示范区

时间:2011-12-30

        观澜湖高尔夫享誉海内外

  31年前,深圳从默默无闻的边陲小镇一跃成为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31年来,依靠“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改革创新精神,深圳迅速发展成为享誉中外的现代化城市,创造了世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上的奇迹。而今,深圳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努力破解发展难题,走出一条科学发展新路,为全国提供新的示范和借鉴。

  启动综合配套改革是深圳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的有力见证。国务院批准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提出,过去已进行的改革要继续深化,当前中央已作出部署的改革要率先推进,符合未来发展方向的改革要积极探索。围绕“四个先行先试”,深圳力争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的突破,在全国率先形成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

  正是在上述宏观背景下,深圳市于今日新设龙华新区。这是深圳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举措。通过设置功能新区,精简行政层级,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进而大力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加强社会建设。可以预见,承担综合配套改革重任的龙华新区将对深圳产生深远影响。

  推动特区新一轮发展

  龙华新区地处深圳市中北部,东临龙岗,西接宝安、南山、光明,南连福田,北至东莞,居于珠江东岸深惠莞城市群的中心地带,区位优势十分优越。总面积175.58平方公里,2010年末常住人口137.9万人,其中户籍人口11.4万人。下辖观澜、大浪、龙华、民治等4个办事处、36个社区工作站和100个社区居民委员会。

  于龙华这片热土而言,体制机制改革并不陌生。早在2004年,龙华镇曾作为深圳农村城市化的试点镇,实现“撤镇改街道”,拉开了深圳实现“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序幕。

  两年过后,深圳市又在这里启动了新一轮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创新试点。有识者甚至认为,此次改革试点与今天的龙华新区新设关联密切。

   《中共深圳市委、深圳市人民政府关于龙华、布吉两街道区划调整与管理体制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是这一段改革历程的印记。在充分考虑地域、人口、面积等因素的前提下,深圳市将龙华街道调整设置为大浪、龙华、民治三个新街道。

  在当时的改革设计中,此举旨在“加快宝安、龙岗两区城市化进程和深圳国际化城市建设,有效加强基层行政执行力,实现特区内外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快速发展。”

  而今,深圳正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率先建成公共服务型政府”作为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突破口。探索城市行政区划及管理体制改革,推进精简行政层级改革试点,缩短管理链条,提高行政效率,实现一级政府三级管理,创新现代城市管理模式等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基于此,龙华新区得以降生。

  一出生便是风华正茂。在新体制下,龙华新区将切实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全面创新行政管理体制,实现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深圳市决策层认为,功能新区的成立有利于发挥深圳作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优势,推进特区一体化,推动特区新一轮大发展;有利于进一步拓展城市发展新空间,打造新的经济增长极,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先进城市;有利于进一步优化调整城市发展整体布局,实现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精细化和均衡化,提升城市化发展水平。

  争当产业转型先锋

  龙华新区产业优势十分突出,是深圳市极为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服装产业集聚基地。展望未来,龙华新区亦是深圳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主力军。

  据了解,辖区有各类工业企业7000多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00多家。2011年,辖区预计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20亿元,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5764亿元、固定资产投资额272亿元、进出口总额858.6亿美元、两税收入203.8亿元。其中,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支柱产业,预计实现产值4600多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80%。

  当前,辖区已经加快产业转型步伐,并取得了显著成效。总投资120亿元的长安标致雪铁龙汽车项目、深超光电国内首条低温多晶硅5代生产线、占地面积达146万平方米的深圳市服装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龙华,有力地推动了产业转型“核变”,辖区制造业高端化、战略新兴产业规模化效应十分明显。

  产业载体建设方面,集聚了观澜高新产业园、龙华清湖工业园、观澜大富工业园、大浪同富裕工业园等一批新型产业园区。正所谓筑好“巢”才能引好“凤”,富士康科技集团、富士施乐、佳能、华润三九药业、致君制药、好日子卷烟等一大批知名企业扎根于此,英飞拓、稳健、力劲、新百丽、信隆等12家企业在海内外资本市场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