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昨日开幕,北京市市长郭金龙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报告指出,北京将积极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新形式,提高首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作为一个有3000年历史的文化古都,北京拥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气魄,汇聚了全国许多优秀的民族文化和艺术。政策的积极引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促使首都的文化创意企业在近年来纷纷开始走向国外、开拓全球市场,不断探索文化“走出去”的新途径,在提高自身文化产品国际影响力的同时,提升了中华文化的感染力,扩大了中华文化的影响力。
【现状】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不断增强,中华文化作为人类共同的宝贵文化遗产,日益受到世界众多国家的关注。学习中文、了解中华名人、过中国春节、吃中国美食、接受中医治疗、在当地参加各种中国文化活动的热情在世界各地持续升温,空前高涨。
北京在“十二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了推动北京文化走向世界的具体措施和奋斗目标,希望能够充分发挥北京在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中的引领作用和国际桥梁纽带作用。而作为一座国际化都市和全国文化中心,北京的文化交流和文化贸易也确实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如果说文化交流更多在于政府的推动和支持,那么文化贸易则激活了成千上万的民营企业,让整个北京文化市场充满了无穷活力。不过,尽管文化“走出去”策略的成效明显,但也应该看到,如何更好、更快地壮大文化软实力,让“走出去”的文化产品更多、影响力更大,仍然是中国需要面临的一个课题。
【两会声音】
让中华文化注入全球市场
北京市政协委员、爱都集团有限公司(葡萄牙)执行董事蔡文显:建议北京市政府应与国外开展“北京+世界”国际文化合作项目。“北京+世界”是一个长期(5年)的国际合作项目(举个例子,比如与葡萄牙合作,我们可以称之为“北京-葡萄牙”项目)。它是由北京市政府和国外文化政府部门牵头组织,由两地文化企事业单位、专业文化团体、机构、艺术院校、个人等参与,以中华文化为主体,在国外对中华文化的发展和推广进行高质量示范、教育、培训、研究和实践交流的合作项目。
“北京+世界”文化合作项目,首先需要双方政府的统一协调,要有必要的财政投入和基金支持,要对项目范围内的文化企事业单位,在税收、经营等方面,制定具体的优惠政策;同时,要发动和组织双方文化企事业、研究机构、艺术院校和艺术家的积极参与和有力配合。
加强文化创造力
中国民主同盟北京市委员会:文化不能真正走出去的原因之一在于目前国内文化的创造力不足,文化资源优势未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北京的文化产业一直处于总量大但水平不高的状况,还不具备与世界强势文化及其产业体系对等的力量。
因此,建议以弘扬北京精神为契机,促进科技与文化融合,提高文化创新能力。同时,可以借鉴中关村国家自主示范区的模式和经验,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科技优势,支持文化产业的产品研发,以科技手段使文化创意实现从抽象思维转化为文化产品,创造更多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文化精品。此外,要加强对北京文化研究的支持。设立专项加强社科领域对北京文化资源的基础性研究;鼓励、帮助文化产业把研究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及其对文化产业的影响列为重要课题。同时,鼓励科技企业积极参加文化产业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协调科研部门会同文化产业对相关的发展制定规划,列出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力争突破,共同打造高科技含量的文化产品。
【商报提问】
商报:在当前形势下,中国文化离真正“走出去”还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在此过程中,政府和行业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