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城锦绣中华民俗文化村的歌舞表演充满了中国文化韵味。
深圳特区报记者 邱海彬 摄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如春风拂面,让我们倍感振奋。”华侨城是中国文化旅游业的领跑者,作为公司副董事长、党委书记和首席文化官,郑凡接受采访时结合华侨城的实际,对如何发展深圳文化产业提出了许多精彩观点,他认为文化产业要大发展,就必须铸造核心竞争力,而核心竞争力在于原创,在于坚持内容为王。
坚持“内容为王”大力培育原创能力
文化产业涵盖面广,很多东西似乎都可以纳入其中。但郑凡认为,文化产业归根到底还是“内容为王”,内容是文化产业的核心,构成了它的独特魅力,离开了文化内容,这个产业也就失去了独立存在的理由。
“文艺演出属于文化产业的核心层,是内容生产。”郑凡介绍,华侨城的文化演艺业务发展至今,累计推出大中型原创剧目50余台,其中20多台目前仍在上演,累计演出超过6万场次,累计观众近7600万人次,有着很强的社会影响力。这些都是华侨城精心打造的原创作品,是华侨城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更是深圳文化产业的独特且重要的组成部分。他建议政府要重点关注和支持内容生产和内容提供商,因为内容是保证文化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源泉。
“文化产业的基础在于内容,内容的生命在于原创。”郑凡认为,深圳这些年出了不少好的原创作品,但和美国、日本等国家相比,我们的原创能力还是不够强。
“目前,深圳聚集了很多动漫产业的企业和人才。但很多企业只是在给外商加工片子,做的还是"三来一补"。”郑凡毫不掩饰地指出,“中国原创的东西,能够成为经典的,成为星一样追的,还是太少了。我们在文化产业方面,不能培养了一大批能工巧匠,却失去了自己的民族品牌和市场。”
郑凡分析认为,原因在于我们有原创人才,但是缺少培养原创的机制。在这方面,深圳有独特优势。这里经济实力强、视野开阔、气氛宽松。“实际上,很多优秀的人才在受到政府"重视"后就"弃文从官",进而销声匿迹了。因此,政府扶持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对于优秀的人才和企业要保护。但这种"保护"绝不是"给重视",而是要"给自由",好的内容、好的作品才可能出现。”他建议深圳可以设立一个大的文化奖项,但应尽量减少政府色彩和长官意志,让专家和老百姓说了算,全世界都有人来领这个奖,就成功了。郑凡认为,在文化产业发展初期,政府的保护或扶持是必须的,但建立起一个公平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也同样重要。
郑凡更深入地指出:“文艺和文化的繁荣,更深一层来说,要靠思想解放。”与30年前改革开放初期的思想解放相比,当前的思想解放在深度、广度上都有很大差距。30年前的思想解放可以说是当代中国的一次文艺复兴,好的作品层出不穷。而今,各种既得利益纠结在一起,意识、思想、体制三重脆弱。他认为,思想解放是文化繁荣的基础,文化繁荣是文艺繁荣的前提。思想不解放,就难以放下很多东西。所以,深圳亟须的是思想解放。
要积极倡导一种文化氛围
“文化企业首先要有文化。”郑凡说,华侨城于2000年就在国内率先设立了首席文化官职位,负责企业文化和文化产业的统筹。
他认为,文化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胸怀开放、眼光独到和富有包容精神,还要善于在企业内部营造一种机制,这个机制当中存在的不仅是一种单纯的管理关系,更是一种血缘关系。华侨城发展26年至今,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骨干队伍保持的相对稳定,就是因为这里的文化氛围好,凝聚力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