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黄河优秀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生态文化、海洋文化、历史遗存文化、军垦文化、红色经典文化、民间民俗文化、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现代文化,这些文化资源和文化元素以浑然天成的漫卷书画形式,形成了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的精神底色。
“‘黄三角’地区拥有‘八大文化’,这些文化品牌在文化资源方面具有独特性。”日前,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山东大学中国文化产业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昝胜锋表示,“这种独特性对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文化品牌的塑造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
文化品牌特色突出
品牌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提高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资源丰裕,既是黄河文化和齐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又拥有河口湿地自然景观。古老的黄河文明、浓郁的天然生态,武圣故里、世界风筝之都构成了“黄三角”的文化旅游资源;惠民魏氏庄园、邹平丁公陶文、寿光双王城盐业遗址等文化资源和历史古迹,均展现了“黄三角”地区厚重而富有灵性的文化底蕴。
“‘黄三角’文化品牌特色突出。”昝胜锋表示,作为本区域最有价值的宣传名片,“黄三角”拥有“八大文化”,黄河水文化独具特色,“吕剧之乡”、“世界风筝之都”、“中国草艺品之都”等文化品牌,都已经成为广大群众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节庆活动品牌异彩纷呈。‘黄三角’地区拥有东营文化艺术旅游博览会、中国广饶孙子国际文化节、沾化冬枣节、莱州月季花节等常设节庆活动;珍贝陶瓷、黄河水城等经过规范创新、丰富和运作,也已经成为本区文化产业的靓丽品牌。”昝胜锋说。
昝胜锋认为应发挥好文化品牌的示范作用,“我们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选准文化产业发展突破口和关键环节,突出抓好文化产业中关联度高、带动性强、有可能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子产业和产品,努力在重点特色文化资源领域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大发展;积极拓展文化市场空间,培育一批综合实力强的重点文化企业,促进其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打造文化产业品牌。”
文化资源效用未充分利用
近年来,“黄三角”各地市陆续颁发了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文化产业发展。不过,文化资源效用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昝胜锋表示,“黄三角”地区已经形成了文化旅游、演出业、影视业、印刷出版业、艺术品研发销售、文化用品销售以及艺术培训等行业部门,但文化产业总体规模过小,而且基本是传统的资源依赖型文化产业。“文化企业集团化、规模化、聚集化处在起步阶段,缺少在全国有较大影响的产业品牌,缺少产业领军人物和著名文化企业家。”
对此,昝胜锋认为“黄三角”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着基础条件、文化人才、产业链条等诸多挑战。“‘黄三角’特别是沿岸各县市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文化基础相对匮乏的状况,要求‘黄三角’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实现政企分开、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营造有利于发展文化产业的市场环境;按照国家和经济区统一部署,吸引外资、民资投资文化产业。”
关于人才缺乏的问题,昝胜锋认为可以通过建立文化产业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顺应文化产业发展要求,实施引得进、留得住、用得活的人才战略。“特别加强对文化创作、文化经营、文化经纪人等高级人才的引进,为发展文化产业提供人才保障。”
关于产业链条方面存在同质化、低层次竞争的问题,昝胜锋提出可以从“黄三角”的发展大局出发,运用全局眼光,发展黄河三角洲的文化旅游文化,形成项目互补、价格互补的良性文化产业发展系统;从发展的模式上看,不断延长黄三角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链条,丰富文化产业业务范围,形成发展文化产业的良好局面。
实施品牌提升与推广战略
在分析利弊的基础上,“黄三角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确定文化产业将重点发展传统优势产业、新兴潜力文化产业、相关文化产业等三大门类、11个行业。
昝胜锋认为,推出“黄三角”文化产业重点品牌,作为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依托项目具有重要意义。“这既有利于集中力量打造黄河三角洲文化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高黄河三角洲作为国家战略经济区的文化品位,也有利于打造文化产业的龙头企业,带动文化产业全面发展,增强本区人民的凝聚力,激发热爱家乡的自豪感。”
对于“黄三角”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昝胜锋表示,依托黄河母亲河水文化特色,保护开发沿岸历史文化遗存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以黄河文化和民俗文化为主线,集文化餐饮、休闲娱乐、商务旅游、科技创意为一体,建设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轴线,进而辐射本区的综合性文化产业功能引领区,打造“黄河入海”文化形象,使之成为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文化产业依河发展、南北联动、区域连通的纽带。
“文化创意业、影视产业、文化演艺业、动漫业的潜力也不小。”昝胜锋说:“在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可以结合‘黄三角’文化产业的发展,依托当地的生产加工企业,学习借鉴其他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经验,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体育设施和健身休闲场所,提高文化产品设备制造的文化元素含量,加强文化创意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对于如何实现文化品牌突破,昝胜锋认为,“将经济区建设与生态观光产业、生态旅游业、高新技术与文化产业、地域文化深度挖掘相融合,我们可以重点发展‘黄三角’有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的产业类型,如文化生态旅游、民间工艺品、文化教育培训等;追踪引进文化创意、动漫游戏等新兴文化产业,引进先进产业形态和商业模式,引进战略合作伙伴,发展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交易市场和网上平台,提升当地文化相关产业。”
昝胜锋说:“实施品牌提升与推广战略,通过对黄河文化、生态旅游、民俗文化、艺术表演、文化创意、动漫、职业教育、文化体育、文化用品制造等产业内容的开发、培育、包装制作、宣传、提升,形成在国内得到公认的文化产业品牌,从而扩大‘黄三角’文化产品的影响力、吸引力。”
链接
“黄三角”文化产业重点品牌
1.黄河文化品牌:黄河口、黄河楼。
2.生态文化品牌:黄河水城、阳信万亩梨园、金丝小枣园、乐陵五十万亩枣林生态园、沾化冬枣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庆云县香海禅林古枣生态园。
3.海洋文化品牌:海的贝瓷、东海神庙。
4.历史文化品牌:杜受田故居、范公故里、董永故里、海岛金山寺、陈庄西周古城遗址、晏婴故里。
5.军事文化品牌:孙子故里。
6.红色文化品牌:渤海垦区、刘集支部、渤海革命老区纪念园。
7.民风民俗文化品牌:杨家埠风筝、木版年画、吕剧之乡、齐笔、柳编。
8.以改革开放为主线的成果文化品牌:扳倒井齐鲁酒文化、石油文化、泰山体育产业集团体育科技文化、黄河口国际马拉松赛、棉纺之都、中国月季花之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