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会议上,济南、青岛等10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2011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鲁报、鲁剧、鲁书、鲁画、鲁戏、鲁歌等文化品牌“抢眼提神”。全民全运的鼙鼓刚刚歇息,亚沙会的会旗又在海边猎猎升起,还有越来越近的“十艺节”的脚步声……这是文化改革发展最快的五年,这是向着文化强省目标大步迈进的五年。
成绩来之不易。五年来,省委、省政府对文化工作越抓越实,文化体制越改越活,文化品牌越擦越亮,文化产业越做越大,文化惠民工程越来越具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共同思想基础越夯越实。
清晰的轨迹昭示高度的“文化自觉”
山东省是提出“文化强省”最早的省份之一。2007年6月,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对文化改革发展作出总体部署。2008年7月,省委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加快推进经济文化强省建设战略,把文化与经济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体现出文化与经济融合发展的时代特征。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省委召开九届十三次全体会议,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就加快建设文化强省作出全面部署,对文化强省建设作了更加细致、全面科学的描绘,体现出文化建设上的“顶层设计”。
由局部到整体,由个别试点到全面铺开,文化体制改革破冰涌流,波澜四起。
文化综合执法是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2009年临沂市率先在全省探索出“三局合一、联合执法”的临沂模式时,记者到几个市调研,发现大都抱着等待观望态度。仅仅一年后,全省各市审时度势,以“临沂模式”为蓝本,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局,工作者遍布城乡,成为山东文化市场健康发展的守护者,创新环境和公平竞争环境的营造者。
早改比晚改好,大改比小改好,实质上改比形式上改好,早改早受益,大改大变化,真改真见效。
像所有事业单位一样,大众日报社也曾经单纯靠财政拨款过日子。1990年,他们看到社会发展的趋势,主动要求“断奶”。近年来,又运用市场手段与潍坊报业集团合办《潍坊晚报》、与临沂日报报业集团合办《沂蒙晚报》《鲁南商报》,使山东报业市场格局发生根本性变化,开启了从竞争到竞合、从拼资源到打品牌、从抢市场到控制市场的报业发展新阶段。2005年至2011年,集团总资产、净资产、主营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5.2%、19.1%、13.8%,利润年均增长40.4%。2009年,集团提前一年实现“挺进全国报业8强”三年目标;2010年,集团综合实力跃居全国第6位,总收入、利润分别跃居第4位和第3位。可以说,早早迎头走市场,为跨越式发展积蓄了能量。
如今,大众报业又凝神聚力,奔向“双百四强”目标,即资产、收入双过百亿,挺进全国报业四强。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总编辑傅绍万说:“文化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被摆上如此重要的位置,文化发展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面临如此重大的机遇和挑战,文化工作者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处在一个大有作为的时代。赶上这样一个时代,是一种幸运,更有一种责任,需要一种担当。”
改革时不我待。去年12月28日,山东出版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完成工商注册登记,标志着股份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正式建立和上市平台的成功搭建,股份公司从法律意义上正式成立并将开始规范运作。从股改开始到运营仅用时半年,创造了全国出版界的“山东速度”。
目前全省非时政类报刊出版单位转企改制工作,正在按照时间表和路线图,有条不紊地进行。
“政策是文化改革的推动力。”省委党校文史部副主任张文珍认为,山东省坚持政策先行,在认真落实国家有关文化经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个政策性文件,在人员安置、财政税收、土地使用、信用贷款、上市融资、对外贸易等方面,最大限度地为改革发展创造出了宽松的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