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部委联合打造投融资体系 文化产业或将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时间:2012-08-08

        自从政治局会议透露出“稳增长”的口风,A股便如吃了“定心丸”一般节节 攀升。步履虽缓慢,释放出的信号却强烈,连已经士气低落了半年之久的市场也一改谨慎的态度,开始揣测哪个板块将成为这次反弹中的“主角”。在财政部一纸公文的推动下,文化传媒板块跃入资金的视线。

        日前,财政部发布《关于做好中央文化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支出管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国有资本预算支出重点支持中央文化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文化科技和内容创新以及推动文化“走出去”。根据该《通知》,国有资本预算将重点支持中央文化企业作为兼并主体,通过出资购买、控股等方式取得被兼并企业所有权、控股权,或通过合并成立新企业。另外,《通知》还指出,将重点支持具有竞争优势、品牌优势和经营管理能力的中央文化企业与国外有实力的文化机构进行项目合作,建设文化产品国际营销网络,对外投资兴办文化企业。

        “预算支出方向的明确,说明未来中央文化企业将着力提高行业集中度,同时在文化创新等领域会加大发展力度。”市场人士表示。一方面政策“暖风”能够对板块走势形成良性刺激;另一方面,文化传媒行业本身也具备一定的抵御宏观经济下行的避险特征。根据记者的了解,以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为代表的资金已经开始涌入文化领域,相辅相成的,文化传媒板块在二级市场的表现恐怕也将超过预期。

        多部委共同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事实上,财政部并非唯一一家着手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中央部委。包括人民银行、中宣部、证监会在内的多部委均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当前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要给予企业政策和资金方面的支持,同时强调有条件的中央文化企业,要积极推进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

        可以说,构建完善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已经成为中央工作的方向之一。而多元化、多层次、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要建立在政策不断完善的基础之上。早在2003年底,国务院就针对文化体制改革涉及的财政税收等10个方面问题,提出了明确指导意见;2009年,《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适时出台,将发展文化产业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2010年4月,9部委联合发布《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文化与资本之间的融合互动由此全面开启;2011年4月,文化部出台《关于推进文化企业境内上市有关工作的通知》,为形成“储备一批、培育一批、申报一批、发行一批”的梯次推荐格局,鼓励文化企业上市融资打下基础。由于政策吸收了改革发展一线的有益经验,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其贯彻落实的效果已经有所显现。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2年3月末,全国文化产业本外币中长期贷款余额累计达到903亿元,余额同比增长18.7%。

        “下一阶段,文化部将继续积极配合财政部做好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使用的有关工作,争取通过项目补助、贷款贴息、保险费补助、绩效奖励等方式,对符合条件的民营文化企业给予财政支持。此外,还将联合财政、税务部门加强对民营文化企业的文化内容创意生产税收政策的研究,积极推动针对民营文化企业的相关税 收优惠政策出台。”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

        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获得政策护航

        文化只作为一个产业门类,财政支出只局限一些政府公共文化建设,包括技术服务平台、政策体系。对于内容和技术创新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政府部门将会采取支持态度,但没有直接的资金投入支持,毕竟这并非政府的职责范围。而目前文化产业正处于发展初期,正是需要资金大量注入的关键阶段,那对文化产业的投资主要依靠谁呢?

        管理层已经明确给出了答案———民资。“我国文化产业投资主要靠市场来解决,投资的主体是非公经济。”文化部有关部门负责人表示:“原来做地产、金融、矿山、电子通讯等领域的企业已经聚集了一定的财富,他们也愿意把资金投到新兴的文化产业上来。可以说,文化产业是一个这些传统企业优先考虑的投资方向,只要有好的创意、比较成型的项目,资金还是比较充裕的。”以文化产业领头羊的广东省为例,民营文化企业总数超过4万家,从业人员达25万人,均占到全省文化企业法人单位数和从业人员总数的近80%;民营文化企业的资产总额、营业收入均占全省的50%左右。

        同时,民间资本进入文化领域的方式也在不断创新。除了直接投资成立文化企业参与产业发展外,民间资本还通过控股、参股、并购等多种方式,积极参与国有文艺院团转企改制。如中国木偶剧院有限责任公司由民营企业永庄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参与改制并控股,成为文化体制改革中重大的体制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