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创新激发生产力 产业融合托举软实力 惠民举措增强生命力
文化资源大省如何加快建成文化强省?山东交出了一份漂亮的答卷:全省文化产业增速连续多年达20%以上;2011年,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跨入“两千亿元俱乐部”;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体系基本形成——山东正在由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快步迈进。
巨大的发展变化给人这样的启示:文化体制惟有改革才有出路,文化产业惟有创新才能发展,文化事业惟有惠民才有活力。
改革领航——
370多家文化单位完成“转身”
早在2003年,山东省就被确定为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省。2007年6月,山东省第九次党代会提出由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强省跨越的战略目标,成为全国最早提出“文化强省”战略的省份之一。
“山东是文化资源大省,但还不是文化强省,实现由大到强新的历史跨越,是现阶段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任务。”在2010年7月召开的山东省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振兴大会上,省委书记姜异康强调,“要像重视经济工作那样重视文化工作,像重视做强经济硬实力那样重视做强文化软实力,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山东省委又对文化强省建设勾画了鼓舞人心的新蓝图。
山东的文化改革之路并不平坦。
山东文化资源丰厚,儒家文化源远流长。然而,在缺乏改革大氛围的时期,传统文化反而成为前行的包袱,加之“事业体制依赖”心理和“市场恐惧症”,文化大省的破冰之举来之不易。
早改早得益。各级宣传和文化部门去除观念桎梏,破除体制藩篱,不搞形式主义,真转真改真见成效。
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是重中之重。山东注重顶层设计,推进全省出版发行、电影发行放映、影视制作等改制。2008年年底,集合多家优质资源的山东影视集团挂牌成立,使山东成为重要的电视剧生产销售基地,打响了“鲁剧”品牌。截至目前,共有370多家文化单位完成“转身”。
资源整合成为新闻单位改革的着力点。大众报业集团组建齐鲁传媒集团,并以资本和产权为纽带,逐步整合地方党报和其他非时政类报刊资源,打造大型报业传媒品牌。全省广电系统完成“局台分开,管办分离”和电台、电视台“两台合一”,推动整合省级广电资源,基本完成全省有线网络整合,发展用户近2000万户,成为全国第一大网。
山东文化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今年,山东省和济南、青岛等10市被评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先进地区。
政策保障到位,改革水到渠成。山东省结合自身实际,先后制定出台了30多个政策性文件,在人员安置、财政税收、土地使用、信用贷款等方面为文化改革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各级财政设立了总额近6亿元的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其中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由每年7000万元增加到2亿元。
项目带动——
150个文化园区基地建成或在建
迅速刷新的数字,是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的有力注脚:2008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为850亿元,2009年突破千亿元,2011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
2010年,山东省委、省政府确立了“力争用5年左右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翻两番,逐步成为支柱产业”的发展目标,把发展文化产业作为推进转型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的重要途径,大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