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砥砺,5年奋进,伴随着铿锵有力的改革,党的十七大以来,我省的文化工作焕发勃勃生机,并取得卓然成就: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全省网吧100%连锁,600多万农户通过广播电视共享文化信息资源,58家国有文艺院团全部转企改制,成功组建中国辽宁剧院联盟……11月1日,省政府对外发布的文化发展成就,令人振奋。
党的十七大以来,省委、省政府将文化建设作为推动社会主义大发展、大繁荣,提高发展软实力的重要举措,全面加强组织引导,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成就斐然。
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 14个市完成了文化、广电、新闻出版三部门的整合,2011年底,全部实现“三局合一”;100个县(市)、区完成了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任务,组建了综合执法机构,执法效能显著提高。与此同时,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也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全省61家国有文艺院团,除3家保留事业单位体制外,另外58家全部转企改制,走在了全国的前列,我省也被中央评为文化体制改革先进省。
文化体制改革释放了演艺生产力,激发起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一大批优秀作品随之涌现。话剧《郭明义》进京演出,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评价,并摘得中宣部第十二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话剧《矸子山上的男人女人》、《黑石岭的日子》,评剧《我那呼兰河》入选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十大精品剧目”,从而使我省成为全国唯一拥有7台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剧目的省份;京剧《将军道》获第六届中国京剧节一等奖;话剧《木匠村官》、舞剧《珍珠湖》、舞蹈剧《霸王别姬》等也受到观众的热烈追捧。有了叫座的剧目,演出收入自然大幅增加,2011年全省演出门票收入突破4亿元,同比增长了24%。
文化体制改革为文化企业的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5年来,在一批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龙头文化企业的带动下,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规模逐步扩大,辽宁大剧院等一批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和优秀文化企业迅速壮大,产出一大批具有强大市场竞争力的“拳头”产品,诸如辽宁演艺集团的《女儿风流》,辽宁芭蕾舞团的《二泉映月》、《末代皇帝》等,不仅风靡全国,还多次到海外进行演出。 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33%。
文化的繁荣,给人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5年来,全省专业艺术团体创作、改编上演新剧(节)目100多个,年均演出近万场,民营演出团体年均演出3.5万余场。其间,举办的群众文化节、农民文化艺术节、全民读书节活动、优秀剧节目演出季等多项演出,受到了群众热烈欢迎和积极参与。与此同时,全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大投入力度,新建乡镇文化中心和综合文化站821个,新建市县图书馆18个、文化馆13个,并投入60亿元启动了省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档案馆、辽宁艺术中心等重点公共文化设施,一个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基本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