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之都的建设不是政绩工程而是城市战略”、“传媒平台能为城市创意产业做什么”……昨日,深圳报业集团(深圳市创意文化中心)主办的“创意改变深圳”研讨会在田面设计之都世界设计联盟联合业务中心公司举行。市委市政府相关机构代表、创意产业院校专家、各大设计行业协会负责人等一致认为,“创意+媒体”是深圳发展创意产业的首创模式。今年深圳报业集团首次作为“创意十二月”的总承办方,组织了“2012首届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以前所未有的“创意榜”而非“富豪榜”,梳理扩大了“设计之都”深圳的创意影响力,报名截止日期为11月10日。
“创意+媒体”
打造深圳创意榜
作为第八届“创意十二月”核心活动的“2012首届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是类似福布斯富豪榜的大型年度评选活动,但以“创意影响力”而非身家财富论成败。其中,深圳特区报组织评选“创意影响力政策创新奖”,深圳商报组织评选“十大最具活力创意企业”,深圳晚报组织评选“十大最受欢迎创意品牌”,晶报组织评选“十大创意人物”和“十大创意影响力活动”,深圳新闻网首页“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专区提供报名及网络支持。目前评选接近报名截止期。
深圳报业集团副总编、晶报总编辑胡洪侠表示:“‘2012首届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是极富创造性的评选,深圳报业集团各报根据定位进行不同的评选项目。与以往各大行业的评选不同,奖项评选不是取决于公司规模、获奖多少等冰冷的数字,而是通过其在读者和市场的影响力来决定。作为深圳主流媒体,深圳报业集团的读者几乎涵盖所有的消费类别,奖项的评选具有公信力,检验市场认可度和创意经济的价值。”
“背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据深圳报业集团新闻研究所所长黄小榕介绍,这次评选主体是市民与媒体。评选结果由网友投票、专家评审各占50%的权重来决定。专家评委会中,资深媒体人将占较大比例,以突出媒体的中立和专业视角,媒体的选择也从另一个层面集中反映市民的意愿。同时,为体现对专业价值的尊重,本次评选邀请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副秘书长杜越、香港著名设计师刘小康为顾问。评选结果还将编入《中国深圳·设计之都报告》年报,提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进一步扩大“设计之都”深圳在全球的创意影响力。
“创意+媒体”是深圳发展创意文化产业的首创模式。2010年12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创意城市网络大会在深圳召开,欧美亚17国23个城市的代表团通过的大会公报强调:“深圳‘文化+科技’的产业发展模式、深圳报业集团与深圳创意文化中心的融合以及使用新媒体作为推广创意文化的平台等做法,就是上述发展方式的典型”。
创意地标自有经济驱动力
怎样提升深圳的创意产业影响力,增强全民创意意识和全民参与度?刚在澳门参加完中华创意产业论坛的深圳社科院文化研究所所长王为理分享了会上全球10个城市对创意城市建设的观点。
王为理说:“创意城市表现力有6个维度,包括美学价值、城市精神层面、城市历史通过创意彰显的情况、城市符号、本土性与创意的结合和社会价值。与其他国家的城市不同,中国城市特别强调国际化。”他认为,深圳在“设计之都”的建设过程中,要弥合文化与创意、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的间隙。他以纽约时报广场为例,仅占曼哈顿0.1%面积的时报广场,却带来14%的产出。因为这个地方文化艺术设施、文化活动特别多而集中。
“‘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对深圳建设创意城市有很大的推动意义,媒体对创意产业的推动比政府政策更有效。”特区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博士黄士芳说。他认为,创意影响力的评判应从6个方面考量,一是创意理念是否引领潮流或符合人类发展;二是创意的环境吸引力是否推动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和其他产业;三是创意品牌的影响力是否超越本地,辐射到全国乃至国际;四是创意人物的示范性;五是创意素养的培育,特别是提高城市青少年的创意素养;六是能否促进政府职能转变,推动创意产业的行业发展。
打造设计之都
是城市战略布局
晶报总编辑胡洪侠认为,深圳的城市“符号”很多,如排头兵、试验田、桥头堡等,但多与农业、军事有关,而与创意设计无关。“设计之都”不仅与设计师有关,还与市民大众、政府有关,深圳创意城市的建设不是个战术问题,也不是政绩工程,而是一种城市战略。
深圳大学副校长、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博士生导师李凤亮说,深圳建立创意城市途径很多,需处理好政府主导与民间智慧发挥的关系,充分发挥民间力量,让行业组织唱主角。要扶持创意企业与创意人物的崛起,营造全民创意氛围,就要给创意企业充分的创意政策和金融扶持政策,建立创意设计人才认证通道,开办创意教育,形成消费设计的群体等。他希望“深圳创意影响力评选”不要局限于深圳,未来能逐步设立一些板块,增设一些别的区域和国家的影响力奖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