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体制改革的“山东路径”

时间:2012-11-15

        从试点先行、稳步推进到攻坚克难、全面推进,近年来,山东文化体制改革一步一个脚印,走得稳稳当当。

        搞活机制 促进演艺事业繁荣10月中旬,由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创排的大型舞剧《东厢记》和方言剧《劈柴院传奇》先后在山东剧院演出,参加2012年山东省优秀舞台剧目展演。一个市级剧团能同时拿出两台剧目参加展演,在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董事长黄港看来,这主要得益于文化体制改革。

        2009年,青岛市歌舞剧院被确定为青岛市国有文艺院团体制改革首家试点单位。同年12月30日,青岛市歌舞剧院有限公司挂牌成立。公司从演出项目管理、市场营销、工资分配等10多个方面制定了改革文件,逐步走上市场之路。更让黄港欣慰的是,政府不仅没有简单地将公司推向市场,反而在艺术生产等方面加大了扶持力度。

        “改革不是甩包袱、卸责任,不是为了省几个钱,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激发活力更好发展。”9月20日,在齐鲁传媒集团、山东演艺集团、山东影视传媒集团挂牌成立仪式上,山东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孙守刚再次强调,要始终坚持改革为了发展,最终以发展的成效检验改革的成果,确保改出活力,多出精品、多出人才、多出效益。

        据统计,按照“五个一批”要求,山东省118家国有文艺院团中,除2家保留事业体制、2家原为企业性质外,114家院团已全部完成改革任务。

        激发活力 推动文化产业发展改革之前,大部分地市报刊面临的突出问题是体制机制陈旧僵化,负债沉重,经营困难。作为全国首批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大众报业集团不断推进和深化改革,内部改革和报刊资源整合等工作始终走在全省、全国前列。近7年来,大众报业集团总资产、净资产、主营收入分别年均增长15.2%、19.1%、13.8%,利润年均增长40.4%。2011年,集团综合实力跃居全国报业集团第五位,位列省报集团首位。

        近年来,山东着力加强载体建设,深入实施大集团和重大项目带动战略,加快建设重点产业园区、基地,推动国有骨干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组建了山东出版集团、山东影视集团等一批大型骨干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目前,全省建成或在建各类园区(基地)近500个,其中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13个、国家级动漫产业发展基地3个。

        资源的有效整合及产业集约化、规模化发展,使山东省文化产业各项综合指标快速增长。2004年以来,山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每年新增百亿元,年均增长20%,高于全国和山东GDP增幅。2011年全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增加值2300亿元。今年上半年,山东文化创意产业增加值1232亿元,占GDP比重5.11%,同比增长16.8%。

        服务基层 促进文化事业繁荣10月29日上午9点,青岛胶南市图书馆烟台东社区分馆正式开馆,家住该社区的秦女士成为该分馆的第一位读者。对于市图书馆在家门口开分馆,秦女士格外高兴:“市图书馆离家远,去一趟不方便。现在开了分馆,出门走几分钟就到了。”据了解,胶南市图书馆烟台东社区分馆是该市实施图书馆总分馆制以来建成的第4家社区图书馆,且这4家分馆的藏书量都在5000册以上。“为最大限度方便市民享受图书馆资源,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目前,胶南市所有公立图书馆均采用统一的管理系统,实现通借通还。根据计划,今年胶南还将建14所分馆,明年再建成96所,构建以市图书馆为中心、镇(街道)、村(社区)分馆为基础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胶南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薛立群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