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7日讯 据兰州日报报道 记者近日从有关部门了解到,我省将于2月19日在北京举行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新闻发布会。
以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为重点的文化战略平台是我省“3341”项目工程“三大战略平台”之一。我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将围绕“一带”,建设“三基地”,打造“十三板块”,简称“1313工程”。
“一带”,即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以丝路沿线文化遗址、文物保护单位为点,逐个进行保护、发掘和利用,打造知名文化景区。以点串线、以线结网、以网汇带,促进文化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使丝绸之路这条黄金旅游线路的文化含量更加凸显,文化旅游产品更加丰富,形成文化产业带。
“三基地”,即以伏羲文化为核心的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以敦煌文化为核心的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基地、以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基地。
在陇东南文化历史基地建设方面,着重围绕伏羲文化、大地湾文化、周秦文化等做文章,进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利用。努力将天水打造成世界华人寻根祭祖圣地。进一步支持做大做强庆阳农耕和民俗文化产业园,大力发展香包等民俗文化产品。深入挖掘陇东南四市传统节日、习俗等文化内涵。
在河西走廊文化生态基地建设方面,将着重围绕敦煌文化、石窟文化、长城文化、简牍文化、西凉文化等,进行文化遗产保护、开发、利用和创新。将分期分批实施马蹄寺石窟群、榆林窟、张掖大佛寺、骆驼城遗址及墓群等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保护和开发嘉峪关黑山岩画、魏晋墓群。实施对山丹峡口古城、张掖黑水国、高台骆驼城、瓜州锁阳城等文化古迹的保护与开发等。
在兰州都市圈文化产业基地建设方面,将着重围绕黄河文化、彩陶文化、民族文化做文章,打造沿黄特色文化区域品牌。将在兰州加快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推进兰州创意文化产业园建设,谋划实施一批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和文化产业园区等。
“十三板块”,包括文物保护、大遗址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历史文化名城名镇保护、民族文化传承、古籍整理出版、红色文化弘扬、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试点、文化与生态旅游深度融合、文化产业发展、文化品牌打造、文化人才培养、节庆赛事会展等。
据了解,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主要分两个阶段:2012年至2015年为第一阶段。编制出台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总体规划,启动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重点项目,到2015年,重点历史文化遗产得到保护,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立,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3%以上。2016年至2020年为第二阶段。全面实施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项目,到2020年,大多数历史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和充分展示,形成较为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以上,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
今年我省在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方面计划投资232亿元。主要实施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夏河拉卜楞寺文物保护工程、临洮马家窑文化产业园、庆阳民俗文化产业园、黄河石林风景旅游区开发建设、嘉峪关长城保护维修、张掖祁连玉文化产业园等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