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投入突破100亿元 撑起文化“软实力”

时间:2013-04-01

        2012年,全省文化投入突破100个亿,同比增长32.57%,其中,省级投入增幅高达66.77%,一批山东创造的优秀作品享誉全国,大大提升了齐鲁文化影响力。对此,省财政厅副厅长庞敦之说:“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需要一定的财力作保障。但投入保持这么快的增长速度、这么高的增长幅度,是前所未有的。”

        从“养人”到“养作品”

        日前,一部由山东省杂技团打造的大型魔幻杂技剧《聊斋遗梦》,报送“十艺节”组委会,并有望通过“十艺节”舞台与国内外观众见面。省文化厅财务处处长付俊海认为,这将成为山东文化软实力的一大“亮点”。

        这部杂技剧有颇多创新之处,它首次把《聊斋志异》搬上杂技舞台,同时结合现代舞美、音响特效、3D全息影像技术等,呈现出虚实结合的神奇景象。杂技演员在剧中不再是单纯地“耍把式”,每个人都成为故事的创作者。主创团队也意在打造中国杂技剧的“梦之队”,著名舞蹈编剧冯双白、曾参与新版电视剧《红楼梦》音乐创作的作曲家郭思达、中国国家话剧院一级舞美设计刘科栋等的加盟,使得该剧星光熠熠。

        省杂技团团长姚建国告诉记者,杂技剧要对每个细节千锤百炼,也需要坚实的物质基础。幸运的是,《聊斋遗梦》得到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三年累计获得省艺术创作资金450万元,场馆改造财政再投入1000万元。

        “这是山东对杂技艺术投入最大的一次,有了这笔资金,我们就有做全国一流舞台剧的气魄。”姚建国坦陈,过去财政是“花钱养人”,现在是“花钱养作品”,这种导向的转变,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

        文化要“好看”更要共享

        到今年3月,山东省美术馆向公众免费开放已经满两年了。馆长徐青峰告诉记者,免费开放对于很多普通民众,或许就是“从未来”与“从此来”的区别。

        文化不只是用来看的,更重要的是“共享”。围绕着这一目标,细致入微的文化均等化服务在全省铺开,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农家书屋工程、送戏下乡等农村文化惠民工程,走进老百姓的生活。

        在资金安排上,省财政也加大了对农村文化惠民工程的倾斜力度,仅2012年就投入2亿元。

        真金白银的背后,是每个百姓可以切身感受的文化实惠:乡镇综合文化站实现全覆盖,5.6万个农村文化大院,覆盖全省80%的行政村;农家书屋达到6.7万多家,总量占全国的十分之一,居全国首位;山东成为全国第一个县级以上数字影院建设全覆盖省份。

        此外,广播电视由“村村通”向“户户通”延伸,广播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8.2%和97.9%;农村公益电影放映覆盖率达97%,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在全国率先实现全覆盖。如今,山东的公共文化服务走在全国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