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青工文化驿站:引导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

时间:2013-05-07

  

5月4日,成都青工文化驿站图书阅览室吸引了不少女工前来阅读。

  中国文化报驻四川记者王雪娟 梁娜报道:农村文化站由于青壮年外出打工而荒置,城里的文化设施让外来务工人员望而却步,这样的矛盾如何解决。5月4日,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新繁镇的青工文化驿站正式对外开放,开始为周边园区的1.2万余名青年工人免费提供文化服务。

  32岁的甘肃小伙子王志已经在成都新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了3年,因为厂区离市区比较远,每天结束了枯燥的工作后,他一般会去公司文化活动室打台球、看电影。今后,王志业余休闲娱乐的选择更多了,因为他所在的企业成立了全国首家青工文化驿站。在青工文化驿站宛如咖啡厅的图书阅览室里,整齐的书架上摆放着各类书籍和期刊杂志,还配备了网速很快的20多台全新的电脑;电影放映室、娱乐健身房热闹非凡……青年工人有了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对于这家占地3000平方米、总投资200万元的青工文化驿站,成都新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李晨算过这样一笔账:员工平均年龄二十七八岁,正是有着强烈文化需求的年龄,公司自2012年起为他们的文化生活投资,陆续推出电子阅览、图书阅览和文艺培训、体育健身等服务项目,效果日益明显:2012年,该公司没有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客户投诉率为零,企业员工流失率大大降低。

  在当地文化部门的帮助和协调下,如今不仅是成都新力设备有限责任公司的员工,包括新繁镇泡菜园区及周边企业在内的1.2万余名青年工人,也可免费使用青工文化驿站里的文化设施。

  四川是劳务输出大省,每年输出数以万计的青年工人。这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村公共文化设施闲置,而已经趋于饱和的城市公共文化设施又无法满足大批青年工人的文化需求。国有企业大多有自己的职工活动室,民营企业的员工如何享受均等的文化服务。探索满足青年工人文化需求的新途径成为摆在文化工作者面前的一道难题。

  为此,2012年以来,成都市文化局开始试水“全市统筹指导、企业筹划实施、职工参与管理、属地政府负责”的模式,在新都区、高新区及郫县所属的企业园区内启动了青工文化驿站试点建设工作,旨在引导更多大中型民营企业参与文化建设。成都市图书馆、成都市文化馆定期对青工文化驿站管理人员进行文化培训,还在书目编录、管理运作等方面给予相应指导和帮助。

  据了解,近年来,四川省在农民工文化建设方面进行了诸多探索。四川省委九届九次全会通过的《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建设文化强省的决定》,明确要求将农民工纳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四川省有关部门探索出的关爱农民工“八个一”文化维权免费套餐和“四送、四创”等做法,从农民工文化需求出发,为他们送去了丰盛的文化大餐。

  政府主导、企业实施、职工管理、多方参与模式下的青工文化驿站试点建设迈出了第一步,对于其如何发挥长效作用、如何管理利用好文化设施、如何平衡企业经营和文化建设投入等问题,成都市文化局局长王进表示,下一步将在现有青工文化驿站试点基础上着手制定实施意见,引导更多大中型企业建立青工文化驿站。“公共文化建设单靠政府很难实现,只有调动一切社会资源,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共文化服务全覆盖。”王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