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这是一个整体,首先是完善管理经营机制、其次是建立现代体系,再次是健全资产体制,最终是形成创新的发展环境。
不断深化对文化地位作用的认识,增强时代感,提高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五个目标之一就是要显著增强文化软实力。文化产业是文化与经济相互交融的集中体现,文化的经济功能很大程度上通过文化产业体现。
从我省的情况来看,作为内陆省份的湖南一直以文化名片自傲,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风靡神州,名闻海外。2006年—2011年,我省文化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0%左右。2011年,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013.97亿元,同比增长22.5%,占GDP比重为5.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8%,已成为湖南国民经济支柱产业。但是,与老百姓期盼相比,与经济发达省市相比,在重视程度、改革力度、政策支持和解放思想上都有差距。广东省文化产业增加值连续十年排名第一,2011年为2500亿元,相当于湖南的2.5倍;北京市2011年文化产业增加值为1989亿元,占GDP比重为12.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8%,已经成为仅次于金融业的第二大产业。进入“十二五”后,随着主客观各种条件的变化,处于高位运行的湖南文化产业开始面临速度、结构、内容、投入等方面的问题,开始呈现出“大而不强、全而不精、活而不稳、早而不快”等不足。
科学把握其总体思路和原则要求,增强责任心,提高主动性
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我们在文化事业上探索了一条怎样在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情况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化方面最基本的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道路。但是在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同时,怎样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这对我们来讲是一个新的课题。当前,摆在我们面前的任务是怎样把思想和行动都统一到中央精神上来,切实承担起推进文化改革和发展的责任,进一步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发挥人民群众文化创造的积极性。政府有关部门应该把中央的精神转化为具体的政策措施,使中央的精神能够贯彻落实到具体的政策当中来,而且政策措施又符合文化产业发展和我们整个文化发展的实际情况,能够变成我们的自觉行动,让我们的整个国民能够享受到改革开放的成果,能够享受到文化惠民政策给大家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精神文化享受。这是我们政府部门应该认真考虑和立刻行动的。提高我们管理的科学化水平,主动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贡献力量,这是我们当前一个首要任务。
充分了解文化体制改革的艰巨性和复杂性,增强使命感,提高针对性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单位大都采用事业体制,实行事业单位企业化管理。要在一夜之间推动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使其成为合格的文化市场主体,这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传统体制还没有完全退出历史舞台传统文化体制的弊端仍然在一定范围内发挥着作用影响着文化生产力的发展。具体体现在五个难
1.机制难换。国有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缺乏动力配套政策不完善改革难度大。好多地方是换了牌子,没换机制。
2.市场难统。文化市场条块分割、区域壁垒的问题虽然有所改观但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扭转与统一的产品市场、尤其是要素市场尚未全面接轨二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落差。
3.企事难分。公益性文化事业与经营性文化产业的界定不够清晰传媒行业的深化改革和体制安排面临困惑。
4.关系难顺。党政关系仍未理顺一些地方以党代政对文化市场微观主体经营活动干预过多的问题仍较普遍;政府职能方面的“缺位”和“越位”并存抑制了市场微观主体的内生增长动力影响企业竞争力的提高。
5.资产难管。国有经营性文化资产管理、监督和运营体制改革尚未迈出实质性步伐。由于体制安排不尽合理,经营性国有文化资产具有的巨大运营和增值潜力还远远没有发挥出来。
探索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型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增强开拓性,提高系统性
文化产业不仅具有经济功能,更重要的是具有意识形态功能,担负着传承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维护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的重要职责。一个时期以来国有文化单位,游离于市场经济之外,缺乏活力和竞争力,导致大量国有文化资源闲置和浪费,逐渐被市场边缘化。与此同时,各种非公有制文化企业迅猛发展,占领了文化产品的大部分发行渠道和消费平台,外国文化产品大量进入我国。一些文化企业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而忽视社会效益,一味迎合部分观众的低级趣味,导致各种腐朽落后的思想文化产品泛滥,低俗之风蔓延。
发展和壮大国有或国有控股企业,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还必须在体制、机制上做文章,尤其是要在推进国有文化资源的优化配置上下功夫要打通资产、资本、资源、资金的通道,激活国有文化资产,推进高效运营。
湖南文化产业总体上呈现出散、小、弱的特质。众多文化企业分布于出版、广电、报业、文化、体育等五大板块,仅湖南广电下属3、4级企业就多达102家,存在点状分散的状态,缺乏文化产业园区聚集式带动效应,产业集中度有待提高。在130家文化企业中注册资本在10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有70家,占比54%;500万元以下的企业有50家,占比38%,我们既有规模上百亿元的中南传媒(601098,股吧)、电广传媒(000917,股吧),也有仅十万元的小企业,而且许多企业还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在拟组建的几个文化集团中,能够真正用来运营的资产寥寥无几。
纵观湖南文化产业发展历程,湖南文化产业要上新规模、新台阶,必须走产业集群发展的路子,必须转变方式、调整思路。
要以明晰产权为切入点,以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强省建设为总抓手,以有效解决长期困扰文化产业发展尤其是国有文化资产的产权不明、监管薄弱为目标,搭建和完善具有出资人地位的新型监管平台。2012年12月5日,湖南省省级国有文化企业资产监督管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在全国率先成立,标志着我省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一个重大突破,是深化文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重大创新,得到了中央有关方面的充分肯定。
要以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活力为根本,通过制定、健全和完善一系列配套措施,全面推进国有文化企业转企改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强化对文化产业集团的业绩考核,探索实施以“四升一降”指标(四升即净资产、净利润、营业收入、新增资产上升;一降即资产负债率下降)为核心的考核体系。
以整合国有文化资源为导向,打造新的文化增长点。第一,以市场为导向,助力新兴集团特别是湖南演艺集团、动漫产业集团、有线网络集团、新湘评论集团的组建,从财政税收政策、协调指导、手续报批等多个方面积极扶持集团加快改革发展。第二,以场馆为载体,盘活固定资产经营发展活力。积极拓宽培育优势文化产业集群。第三,以发展为目标,以重点企业带动投入,涵养文化产业链。省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要向文化产业园区倾斜,要选择一批有一定规模、产品文化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不断拉伸和扩充湖南文化产业链。第四,拓宽渠道,转变方式,走资本运作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