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推动文化场馆“试水”理事会制度

时间:2015-01-30

 原标题:推动文化场馆“试水”理事会制度

 

  观众在山东美术馆展厅欣赏第十二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获奖作品苏 锐 摄

  去年,山东省某文化场馆举办欧洲经典大展,30多万人次的观众排队欣赏画展的新闻登上各大媒体,画展火爆异常,但同时也有专家指出,大展部分作品难堪“经典”称谓,文化场馆在展览前,应做好作品筛选工作。在今年山东省两会期间,此事再次引发文艺界委员关注,并就文化场馆要加强艺术品展览管理,探索建立规范的学术鉴定机构和如何“试水”理事会制度提出建议。

  乱象:画展水平参差不齐

  伴随经济水平提升,普通民众对精神文化需求越来越强烈,到文化场馆欣赏画展成为一种新的文化时尚。“但不得不承认,普通观众对西画的免疫力低,面对西画,不论好坏,尽皆‘吸收’。”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刘青砚委员发出疑问,环境雾霾可以通过节能减排等办法治理,但视觉上的雾霾谁来治理,“各地画展成风,作品质量参差不齐,严重误导市民对‘美’的定义。”

  “欧洲经典大展引发市民争相观看,这是好现象,其中也确实有不少经典作品。”对于对某展难符“经典”之名的评价,山东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国画教研室主任张望委员认为,“经典”是一种炒作的噱头,是为了吸引人的关注,也是现在画展常用的宣传手段,“即便这样,每个画展应该尽量保证每幅作品都是力作。”

  中央民族大学书画院副院长张光彩委员就曾多次碰见“跑江湖”的画家,“他们打着美协领导亲属的旗号,到各地举办画展,当地人不熟悉情况,把他们的信笔涂鸦之作当成名画。”张光彩气不过,揭穿他们,有时还会引来画展承办方的埋怨。

  “当前,领导‘打招呼’帮画展进文化场馆的现象确实存在,而且不在少数,全国各地都有。”山东博物馆副馆长杨波委员表示,“很无奈,但没办法。”

  试水:建立专家艺术委员会

  对此,刘青砚委员提出议案,建议文化场馆加强艺术品展览管理,建立专业的学术鉴定机构,对参展作品进行专业鉴定,“不符合规定的、不是好作品的坚决不能进馆展览。”

  早在2013年,山东美术馆就成立了专家艺术委员会,对入馆参展作品和画家进行“把关”,“通不过委员会评议的,不予以展览。”山东美术馆馆长徐青峰委员表示,在画展宣传中,凡是涉及主办单位的,必须见到主办单位的审批证明才给挂名,“要杜绝拉大旗作虎皮的做法。”

  青岛市人民政府咨询亢清泉委员表示赞同,“要给参展作品过过筛子,作品要满足公众需求。”

  “我们没有资格不得罪人。”在徐青峰委员看来,文化场馆正处于管理过渡阶段,管理者应该多承担一些,“关键时刻,要向个别画展说‘不’。”

  文化主管部门只承担举办者职责,通过委派有关人员担任理事和监事,参与事业单位的决策和监督,这是理事会制度的运行模式。而专家艺术委员会则是山东美术馆创新管理模式,推进理事会制度改革的“试水”。徐青峰委员表示,2015年,山东美术馆将重点推进管理理事会制度改革工作。

  改革:场馆公益性质不能变

  日前,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要推动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科技馆等组建理事会,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业人士、各界群众参与管理,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在‘十艺节’筹办期间,山东省积极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新建、改建了大批文化场馆。理事会制度改革任务重,需要引起足够重视。”在亢清泉委员看来,山东省在吸纳有关方面代表、专家、各界群众参与文化场馆管理方面已经迈出一大步,“许嘉璐、单霁翔、王文章、刘大为分别被聘为山东省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美术馆名誉馆长,揭开了山东文化场馆管理专业化的序幕。”

  在日照市政协副主席林玉营委员看来,通过理事会成员的“多元化”,决策机制将被优化,文化场馆的工作效能也就随之提升,经费开支更加科学,监督效果更加公正。

  “组建理事会,意味着文化场馆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分离,意味着场馆管理的专业化和去行政化。”亢清泉委员认为,不管如何变,文化场馆的公益性质不能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