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走出乡村休闲旅游发展新路
近年来,立足自身区位条件、山水资源和特色人文景观,秉承“指向明确、发力精准、环境和产业互促共进、实现后来居上”的发展理念,我们坚持城乡居民“共建共享”,注重典型引路、率先突破、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整合全县资源,精心打造精品风景线,探索走出一条乡村休闲旅游发展的“常山新路”。
全面深化体制改革,推动家园共建,解决“钱在哪”的问题。以改革为动力,以市场为导向,以利益为纽带,构建“政府引导、政策激励、宜民则民、多元投入”的投融资体制,鼓励企业、村集体和个人共同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效破解项目融资难题,实现从以往政府主导、财政统包“等钱办事”向政府引导、城乡共建“找钱办事”转变。
“利益共享”撬动工商资本。完善乡村休闲旅游招商项目库,包装四条精品线各节点景观项目132个,投资额100亿元,编制招商手册,对重点项目统一进行策划、包装、推介,着力吸引城市工商资本、自然人以PPP、BOT、股份合作等方式投资。
“赋权活权”激活沉睡资产。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立县级产权交易平台,不断扩大交易内容和范围,全面纳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农村经济组织股权等,稳步推进农村综合产权抵押贷款工作,推出粮食订单质押融资、农村住房抵押贷款等支农特色金融产品。
“股份合作”激发居民投入。探索采取“保底+递增”、“资源+资金”等多种分红方式,有效保障投资人利益,大力引导村股份经济合作社通过创新经营机制壮大集体经济,鼓励城市居民下乡投资民宿、农家乐综合体、淘宝电商等。
精心打造基层“金钉子”,强化责任共担,解决“谁来干”的问题。强化县级政府统筹规划、整体推进职能,加强旅游、文化、农业等业务部门营销宣传、策划设计、技术支持等专业指导,突出乡村主体作用,形成县乡村三位一体、责任明确的工作格局,实现从过去“要我干”向“我要干”转变。
列出“责任清单”。实行县领导领衔领创领办制,以上率下,一线指挥,督促乡镇和村两委主要干部示范带头、尽责。建立责任制考核和追究问责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工作作风转变。
明确“任务清单”。制订《常山县乡村休闲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和四条美丽乡村风景线建设实施方案,列出一份责任明晰、内容清楚、考核有据的“任务清单”,并进行公示。建立全县乡村休闲旅游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乡村休闲旅游提升发展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