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创新机制 做优做精做强做实公共文化配送服务

时间:2015-05-08

  原标题:按需点单配送 台下座无虚席 

  本报讯(记者 诸葛漪)“以前社区节目以戏曲为主,如今品种更丰富了。”谈起这一年上海市公共文化配送机制创新,宝山大华社区合唱团领队盛培莉的第一反应,就是和团员们一起看的阿卡贝拉演出,“市里来的演员用声音代替乐器为合唱伴奏,阿姨们感到很新奇。听说阿卡贝拉在孩子们中盛行,有位阿姨还表示,学好了回去再教教孩子。我们社区的阿姨很喜欢这些时尚又新潮的艺术。”

  剧团为文化配送定制“轻装版”

  “盛培莉的第一反应”佐证了一个事实:经过一年探索实践,层级分明、资源互补、上下互动的“市、区县、街镇”三级公共文化配送网络格局已基本建成。今年,公共文化建设市级配送总额保持6500万元不变,区级配送额度力争与市级配送资源1∶1匹配,继续做优、做精市级(一级)配送;着力做强、做实区级(二级)配送;全面激活、推动街镇(三级)配送。

  公共文化配送让市民满意,“问需”是第一步。今年初,在发放上千份《文化配送项目征询表》、举办数十次座谈会及现场走访基础上,《2015年上半年配送菜单》推出,市级配送平台新增市民互评等功能,及时反馈节目的受欢迎度。仅今年春季,市级配送机构参与量同比增加20%。全年市级配送平台计划推出演出1500场、讲座1600场、指导员派送2万人次、公共文化服务特色项目460场、信息服务1800万人次、农村数字电影57160场。远郊地区额外资金额从去年市级总量占比5%上升到8%。

  配送品种丰富,社会主体功不可没。今年加入配送行列的社会主体由65家增至88家。囿于条件不足,以往文化配送缺少话剧等“菜品”配送。而今上海话剧艺术中心《夏洛特》在提篮桥社区“火”了,剧团为文化配送定制“轻装版”,1个木箱道具、3个男演员演活莎士比亚名作。

  “文化走亲”进行跨区配送

  去年,全市17个区(县)先后建立健全了二级配送机构,“中转站”和“配送站”功能凸显。静安区建立“观察员”机制,聘请文化志愿者巡查、评估配送质量。青浦区、奉贤区广邀街镇、群众组织、社会组织代表成立配送专项小组,凸显需求导向。徐汇区“艺享徐汇”广发征集令,配送资源从“找不到”到“慢慢挑”。长宁区连续三年公开招标区级配送项目。嘉定区运用“文化云”平台征集、发布、推送区优质文化项目,从“社区点单”细化到“市民点单”。金山区“接”、“借”、“挖”、“提”聚资源,流动配送到家门。各区(县)在配送中创造性地利用区域内的文化资源。金山区文艺小分队配送直达“三头三室”,即田头、宅基头、车间头,老年活动室、职工活动室、军营活动室,还将讲坛、书屋、电影搬到茶馆,观众直呼过瘾。

  作为街镇(三级)配送网络,全市203家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是承接市、区两级配送的重要载体。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信息传播的手段更加多元化,越来越多的区县、活动中心选择使用网络、微信、二维码等新媒体手段即时传递文化信息。马桥社区文化活动中心主任金燕说,以往一有配送活动,她们总是四处组织,要求各个村居必须召集多少人,保证台下坐满人。现在不用组织,台下已座无虚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