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文化项目社会办越办越红火

时间:2015-05-19

  原标题:立足群众需求 创新购买方式

  山东:文化项目社会办越办越红火

  政府资源有限,公益文化机构服务能力有短板,在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多元的背景下,公共文化服务应当如何开展?山东省提出让社会力量介入并付诸实践,近年来积累了许多成熟经验。

  2014年6月揭牌的济南市天桥区泺口街道文化中心,如今成了泺口街道居民休闲的好去处。住在附近的葛佳怀告诉记者,中心建成后,下班接孩子到这里看书、做运动已成了习惯。与其他街道文化中心不同,泺口街道文化中心是由北大资源集团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文化中心一年的运营费用在80万元左右,主要是用配套设施租金来反哺文化中心。”北大资源集团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最大的困难还不是资金,而是内容的运营。他们盼望与当地政府进一步合作,吸纳各种文化团体,达到共赢局面。

  “泺口街道文化中心的建设与运营,开辟了企业深度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新路子。”山东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凤莲认为,目前我国企业参与公共文化建设大多停留在赞助、捐款等较浅层面,由企业投资建设并运营管理的公益性文化设施仍然很少,泺口街道文化中心开辟了企业深度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新方式,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积累了经验。

  除文化设施建设之外,山东一些重大文化项目中也能看到社会力量的身影。在烟台市,迄今已举办12届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推介会实行“政府协调、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群众受益”的模式,前11届推介会共推出2208个文化项目,涉及资金4.6亿元,成交落实项目占75%以上,实际利用资金2.1亿元。“这些资金全部用于文化产品生产和公共文化服务,已成为政府投入的有力补充。”烟台市文广新局局长徐明说。为增加人气,2014年举办的第12届推介会与烟台市文化艺术节的召开,吸收文化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与国有文化单位共同参与,推出了涵盖舞台表演、艺术创作、文化培训、文化产业等九大门类205个公益文化项目。推介会现场共签约12个项目,签约总额达900万元。

  在省级层面,山东自2012年起探索实施“文化项目社会办”模式。该模式发起人之一、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负责人孙吉国说,“文化项目社会办”拓宽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投融资渠道,更拓展了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服务方式。同时,也为闲置社会资本找到了出口,缓解了政府宏观调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