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时间:2015-09-21

  原标题:北京“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巩固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十三五”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 北京文化 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必将与“十二五”时期呈现显著差异。在新的阶段,推动北京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举措。

  北京在“十二五”时期巩固了文化产业的支柱性产业地位,有力促进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之都和文化中心城市建设,加快了产业结构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在“十三五”时期,随着宏观经济进入“新常态”,北京文化产业面临的发展环境必将与“十二五”时期呈现显著差异。在新的阶段,推动北京文化产业实现新发展,需要转变发展思路,调整发展举措。

  “十二五”时期北京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状况和新的机遇

  总体来看,“十二五”时期北京文化产业在产业规模、产业结构、空间集聚、政策创新等方面均处于较高的起点。一是产业规模持续增加。2014年规模以上文化企业总收入超1.1万亿元,增加值约2794.3亿元,占全市GDP比重达到13.1%,延续了自2004年以来年均增长率达17.1%的快速发展势头。二是空间集聚效应凸显。其中CBD国际传媒产业集聚区、 中关村 创意产业先导基地、798艺术区等形成了国际影响力。三是政策创新引领全国。北京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出台“1+X”政策体系,涉及知识产权、财政、金融、税收、文化市场、人才等多个方面。

  “十二五”时期,北京文化产业的增长动力由改革逐渐转向创新。自“十五”时期以来,北京文化产业高速增长,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大量的国有文化资产投入市场,壮大了市场主体,同时部分行业如媒体、动漫等开放市场准入吸引了大量的社会资本进入。“十二五”时期,体制机制改革对文化产业的推动作用开始减弱,而由创新引领的文化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信息技术、动漫游戏等行业快速发展,大大高于同期GDP增长速度,科技驱动、创意驱动的新型发展模式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十三五”时期的到来,北京文化产业还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国家更加重视创业和创新。国家日益强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轻资产为核心的文化产业将会成为创业和创新的重要领域。同时,北京文化产业中非公有制经济占80%以上,随着政府进一步简政放权,这些经济成份将会更加活跃。二是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技创新为文化产业注入新的动力。一方面互联网技术颠覆了文化产业生产的组织形式、传播途径和商业模式,刺激了文化消费,另一方面互联网企业通过并购和资源整合进军文化产业,正逐渐打通文化产业链。三是京津冀文化协同发展要求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十三五”时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全面推进的关键期,《京津冀三地文化领域协同发展战略框架协议》的正式签署,将使三地更加注重产业链分工和共建统一开放的文化市场。四是政府在文化产业领域的管理职能将面临调整。非公有制经济的壮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局面的形成,以及统一、开放、公平的市场环境,都对政府职能的优化提出了更高要求,政府在文化产业管理中必须更加注重依法管理、顶层设计和履行服务职能。

  “十三五”时期 北京文化 产业发展将面临的主要问题

  “十三五”时期,北京文化产业要实现快速发展还面临一些问题。有些有其历史性、结构性,有些则带有极强探索性。解决这些问题,不仅对北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为全国文化产业发展提供借鉴。

  ——小微型和民营文化企业融资难

  2014年,北京新增文化及相关企业2.9万家,其中大部分为小微企业,从企业数量和从业人员来看,民营企业是主体。但是,银行信贷与小微型企业的融资需求不匹配,有针对性的贷款项目创新不足。创意和版权估值难的问题尚未彻底破局,文化版权难以用于质押融资,版权评估机构和文化交易市场缺乏,版权变现环节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政府和专业担保机构在对小微型文化企业的融资增信上投入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