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为中国文化产业注入新动力

时间:2016-04-25

  最近,一款名为“浴血长空”的游戏受到不少中国游戏玩家的好评。在手机屏幕上可以身临其境地驰骋二战战场,让很多军迷眼前一亮。 

  研发这款游戏的动鱼数码商务副总裁李杨介绍,“浴血长空”的内容架构覆盖二战主战场,研发团队历经两年时间反复设计研究。在这款游戏中,“文化+历史”“文化+军事”“文化+科技”体现在细节中,实现了文化与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

  在李杨等业内人士看来,“文化+”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动能。“文化+”不仅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实现了从“单纯的生活”向“有文化意义生活”的转变,也让更多文化产品找到了新思路。

  当前,文化正主动和生产生活的很多领域融合。长春电影制片厂被称为新中国电影事业的摇篮。自1945年成立以来,长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也经历了上世纪90年代的转型之痛。

  让传统文化方式与新的业态相结合,长影用“文化+”闯出了一条重生之路。

  2005年,中国第一家世界级电影主题公园——长影世纪城正式运营,电影工业中的文化元素与娱乐手段实现融合。目前,长影的海南“环球100”项目正在筹建,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一流的电影文化旅游产品。

  得益于“文化+地产”“文化+娱乐”带来的转型生机,长影不仅扭转了亏损的局面,还用文化产业的收益做大做强电影主业,近年来拍摄出《索道医生》《辛亥革命》等电影产品。

  走进福州市鼓楼区厝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墙上一排融入了福州三坊七巷建筑风格的手机挂件、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闽剧明信片、近代著名历史人物林则徐和严复的Q版形象扑克等文创作品十分抢眼。

  公司负责人黄晓陈表示,经过用心提炼的文化元素和原本不起眼的产品的结合,会擦出新的火花,让产品成为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化产品。

  得益于“文化+”理念的深度整合,一些原本是“鸡肋”产业已经摇身一变成为炙手可热的“鸡腿”,“来自故宫的礼物”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很多游客印象中,以前的故宫,除了门票之外没什么有意义的纪念品。如今,故宫顺应市场需求,研发出手机壳、玩偶、服装等多个品类的独家原创纪念品,设计者大胆进行创新设计,让文化创意与历史有机结合,让不少人感叹“原来皇帝也能萌萌哒”。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认为,“文化+”体现为文化要素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更广范围、更深程度、更高层次的融合创新,推动业态裂变,实现结构优化,提升产业发展生命力。

  “‘文化+’的第二层含义是用文化来提升各个行业,赋予一个行业和业态以更高的价值,可以让原本单一的产业链越拉越长,附加值越来越高,从而促进消费和产业的发展。”陈少峰说。